体检查出脂肪肝怎么办?离肝癌有多远?学会这3招,才能给肝脏“去油”!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3-08-22 14:02:02
3094
一说到脂肪肝,很多人脑子里就自动脑补了,肝脏被裹满油的画面,但这么理解,似乎有一点点“肤浅”了。
最近,小编刷朋友圈,看到一同学说公司组织体检,没想到自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这三个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有这个病。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每 100 个成年人中就有 20~30 位脂肪肝患者,在肥胖症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 60%~90%。
话说,脂肪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这么常见呢?
一说到脂肪肝,很多人脑子里就自动脑补了,肝脏被裹满油的画面,但这么理解,似乎有一点点“肤浅”了。
我们人体的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的,大约有25亿个肝细胞。肝细胞可谓是身负重任,既要帮助我们消化,合成蛋白质,还得帮我们免疫,进行排毒。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不不,肝脏这个劳模还兼职加工脂肪。
正常情况下,食物里的油脂被吸收后,会被分解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再在肝脏重新合成脂肪(甘油三酯)。接着,它们会被“载脂蛋白”这个老司机运输到人体各个部位储存起来。
可是人体要是天天喝快乐肥宅水,炸鸡炸串吃不停,脂肪就会越堆越多。而“载脂蛋白”人手有限,无法及时把脂肪运送出去。当5%的肝脏被脂肪占领后,你的肝脏也会拥有一个新名字——脂肪肝。

肥胖的人得脂肪肝还容易理解,可是有些体重正常的人,甚至还有一些瘦子也得了脂肪肝,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常见的肥胖就是是皮下脂肪丰富,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肚子上的“游泳圈”,一捏就是厚厚的一坨肉。
而内脏脂肪多的人多体现在腰腹部和内脏,容易被掩盖。这一类人的特点是虽然大吃大喝,但表面上看起来很瘦,四肢也很纤细。可背地里,脂肪已经悄悄堆积在了内脏中。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体型不胖的人,也会查出脂肪肝。

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会分解身体中的脂肪、蛋白质来利用,这个过程中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就会增高,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代谢不及时就会留在肝脏里。

首先,长期素食者,很可能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而肝脏将脂肪运输走是需要蛋白质帮助的,因此就会造成转运脂肪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
再一个,相较于那些每餐大鱼大肉的人,素食者往往更容易感到饥饿,人体的消化系统就会刺激机体吃更多的白米饭、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来增加饱腹感,而这些碳水化合物是可以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肝脏内的。
酒精中的乙醇可造成干细胞代谢紊乱,导致肝内多余的甘油三酯难以被清除掉。据统计分析,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熬夜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肝脏的代谢能力也自然会下降,这就容易导致脂肪囤积在肝脏。

有些药物可能会抑制脂肪代谢,并引起脂肪肝。比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已胺等药物,长期服用会伤肝,增加出现脂肪肝的风险。
很多人查出脂肪肝后根本不当回事,觉得这就是一个小毛病,这种想法可谓是过于天真了。
肝脏神经都分布在器官表面,内部缺乏痛觉神经。即使局部有病变或者有小肿瘤之类的,人体也不会有痛感,像脂肪肝也不会有什么症状。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不管不顾了,要是不采取相应措施,肝脏就可能演变成肝癌,而这个过程只需要4步。

起初肝脏只是单纯“长胖”,但它还会偷偷搞点小动作,比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诱发或者加重高血压、冠心病。
接着进入体内的脂肪会逐步覆盖肝脏,肝脏会开始反抗发炎,也就是变成脂肪性肝炎。
炎症继续发作,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并逐渐加厚变硬,即肝硬化。
若是患者还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疾病,机体内环境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不能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进而就会发生癌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癌。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如果我们在发现初期,及时挽救并治疗,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别急,小编给你支几招!
轻度脂肪肝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如鸡蛋、海产品、豆类、生坚果等,这些食物蛋白质能提供重要的氨基酸,还会提供有益的脂肪,产生饱腹感。
远离油炸食品、加工肉制品等不健康食品。减少食用含精制糖、精制面粉的食物。
控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量:如松子、花生、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榛子等。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蔬菜、水果、豆类、谷物类等。

轻度脂肪肝患者可以选择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动态运动,比如慢跑、骑自行车、跳绳、游泳、打羽毛球等。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每周四次以上,累计锻炼时间至少150分钟。
轻度脂肪肝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等发展到中、重度脂肪肝时,就会出现没力气、恶心、呕吐、不想吃东西等情况,如果你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去医院挂消化科或者肝病科接受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以免病情恶化。
深圳医生推荐
如果你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在明天的晚安心语里,也许就能得到解决方法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
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