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每小时350人死于它手!身体出现肿块、腹痛、出血,是癌症的几率有多大?

每小时350人死于它手!身体出现肿块、腹痛、出血,是癌症的几率有多大?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3-03-31 14:16:10 8159
是时候好好认识一下癌症,以及日常生活中该怎么远离癌症的纠缠!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双双登顶全球第一!
 


 

也就是说,在我国,平均每小时有超过540人确诊癌症,每小时有超过350人因癌症死亡。


我们是时候好好认识一下癌症,以及日常生活中该怎么远离癌症的纠缠!

 

 

一、

警惕藏在你身边的致癌危险因子

 

 

你是不是也有过把“肿瘤”和“癌症”混为一谈的经历?很多人都认为长了肿瘤,就等于患上癌症。

实际上它们俩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用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你也许就能明白它们的关系: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癌+肉瘤

 

 

也就是说,即使是得了肿瘤,也不一定就是癌症。像良性肿瘤性格比较“温吞”,整天躲在一层膜里与世无争,只要进行手术切除,定期复查即可。

只有喜欢“张牙舞爪”的恶性肿瘤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细胞,导致细胞死亡,甚至影响健康和生命。

怪不得连著名导演伍迪·艾伦都说:世界上最动听的一句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肿瘤:我是个好瘤

 

癌症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它的“致命性”和足以打垮一个家庭的“高额费用”,还在于它就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准备“进攻”。

最近微博一则热搜#睡眠不足或诱发癌症#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有人看了觉得恐惧担心,有人却认为不过是夸大其词。

 

 

可事实是,睡眠不足确实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变差。而免疫力差,又会让一些“不安分”的细胞,通过各种办法躲过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给了癌细胞“入侵”身体的机会。


而除了睡眠不足,至少还有23种致癌危险因素,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紧盯”着我们。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总结出了中国各省份最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

 

 

这其中包括了烟酒、红肉、肥胖、各种细菌病毒......每一个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统计,行为因素导致癌症死亡在老年人群体中比例较高;而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可归因癌症死亡人数比例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这也说明,不管你多大年龄,是男是女,都有可能成为癌症的“候选人”。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会被癌症搞“突袭”,因为几乎所有癌症的发生都有一个“养成期”,也就是潜伏期。

 

 

二、

几乎所有癌症都是“养成系”

 

 

很多人认为癌症就像是洪水猛兽,不给人一点反应的时间就突然“造访”。

 

实际上癌症从来不是一触即发的,从癌前病变到癌症这条“癌变之路”,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会到达癌症这个终点。而且这条路允许“掉头”,很多癌前病变都是有可逆性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发现并治疗它。

 

只要我掉头够快,癌症就追不上我

 

举个真实的案例,2012年,同事的父亲在医院做了个体检,CT结果显示他的肺部存在磨玻璃样结节,也就是肺内阴影,有肿瘤性病变的可能。

 

要知道磨玻璃样结节发展到晚期没有处理,发生肺癌的可能性非常高

但幸好同事的父亲及时检查出来问题,并且通过手术治疗恢复。每年的复查中,他的CT报告都显示肺内没有明确肿瘤物阴影,现在身体依然很健朗。

 

同事父亲2012&2021CT报告

 

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刹车掉头”,进行筛查、预防的干预,避免癌症发生!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面几种常见癌症的筛查和预防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看。

 

 

肺癌:每40秒杀死一名中国人

 

202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82万,死亡病例71万,死亡人数一直遥遥领先。其中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就属于癌前病变,而且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男性吸烟,女性吸二手烟和油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罪魁祸首”。

 

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郭晓彤卡片模板.png

 

乳腺癌:全球第一大癌

 

乳腺癌一般会经过“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的发展路径。单纯的乳腺增生不会导致乳腺癌,但如果是导管上皮高度增生或非典型增生就有可能是癌前病变。虽然乳腺癌主要是女性健康“杀手”,但男性也有几率患有乳腺癌。

 

 

 

胃癌:新发和死亡数均第三

 

需要注意的是,从胃炎到胃癌通常有个明显的“发展路线”: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当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就要重视了,癌变的风险很高!

 

 

结直肠癌:很爱“伪装”的癌症

 

结直肠癌因为症状和痔疮很像,所以经常被错当成痔疮,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肠镜发现并切除息肉,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陈瑛罡卡片模板.png

 

 

肝癌:死亡率很高

 

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41万,死亡病例高达39万,其死亡率真的不容忽视!因为肝脏是个“沉默寡言”的器官,即使2/3的肝功能受损,患者依然没什么感觉,所以被发现时通常已经是中晚期。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发展的“三部曲”,只要我们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是可以有效阻止肝癌发生。

 

 

 

三、

这样做,癌症就是可防控的慢性病

 

 

癌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强大,并且在不断“强化”的对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和它碰上。

比起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不如说是狭路相逢,“有备者”胜:出现问题积极治疗,可能出现问题及早发现,还没出现问题做好预防。

 

 

当你的身体出现上面提到的症状,可能是癌症发出的危险信号时,不要犹豫,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发现不是癌症当然最好,积极治疗症状问题,避免发展成癌前病变甚至是癌症。

 

如果不幸确诊癌症,目前癌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癌症的 5 年生存率已经从 10 年前的 30.9% 提升到目前的 40.5%。

 

 

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健康160特精选了一批在癌前病变、肿瘤、癌症等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全国性名医,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相关问题需要咨询或治疗,不要犹豫!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癌症前期没有症状,真等到出现不舒服才去医院就诊,很可能已经是癌症的中晚期了。

 

所以对于癌症,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是等到出现症状后我们需要去关注癌症,而是因为我们或身边的家人是癌症高危人群,或者到了高危的年龄,不管身体有没有不适,我们都该重视癌症筛查。

 

目前高达九成高发癌症可在家早筛,比如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子宫颈瘤等。

 

虽然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高危人群和筛查方式,但我国约有45%的癌症存在一些共通的预防注意事项。


♦ 减少抽烟,限制饮酒: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很多癌症的发生都和烟草有关;而酒精直接参与导致7种癌症。所以,控烟限酒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癌措施。

 

 

♦ 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表示,胖让13 种癌症的风险增加,因此适度的运动,保持体重正常很重要。


♦ 合理膳食:减少高盐、高油、高脂食物的摄入,不吃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果。


♦ 远离致癌病原体:避免过早进行性生活,个人私密用品不要混用;共餐使用公筷,不要口对口喂食婴孩;避免接触受污染严重的空气、水、食物等。

 

 

♦ 接种疫苗: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癌症有肝癌和宫颈癌。接种乙肝疫苗和HPV疫苗,可以很高程度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近年来宫颈癌的死亡率在不断上升,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有1名女性确诊宫颈癌,每2分钟就有1名女性因宫颈癌去世。

 

HPV疫苗是目前为止唯一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疫苗,而且它的安全性良好,在规定年龄内越早打效果越好。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个性化肿瘤疫苗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将肿瘤细胞、肿瘤有关蛋白和多肽、表达肿瘤抗原基因等物质注入患者体内,可以激活患者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从而达到控制或清除肿瘤的目的

 

目前很多抗癌疫苗都在临床试验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日本能预防20多种癌症的WT1肿瘤疫苗KOKOWA,已经在日本允许临床使用。

 

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战胜癌症、远离癌症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 提高免疫力:癌症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基因突变”,产生“不安分”的癌细胞,以及“免疫逃逸”,给癌细胞躲过免疫系统监视和攻击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免疫力足够强大,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癌症发生。

 

 

总而言之,癌症虽然可怕,但遇上了也不代表“死神来了”。

 

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该防的防、该查的查、该治的治,毕竟早发现、早治疗,永远比晚来的补救更好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魏明辉卡片模板.png

广州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图片

 

牛立志卡片模板.png

 

图片

 

参考资料

1.《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中国癌症数据报告(2022年)》,药学前沿进展,2022-03-26.

2.《20种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方案出炉!》,Oncology学术在线,2022-04-04.

3.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

4.杜奕奇, 蔡全才, 廖专,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 胃肠病学, 2018(2):8-14.

5.张玥, 石菊芳, 黄慧瑶, et al.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7):709-714.

6.上海市抗癌协会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 筛查和预防推荐(2021版)》

 

▼▼▼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