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炙烤一般的高温天中,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那绝对不是一般的“烤”验,而是拼命。在35℃的气温之下,穿着防护服一个小时,人的体感温度将达到64℃,极易导致重度中暑。
日前,“江西省南昌市明确,室外核酸采样人员不再穿防护服”一事成为热点,这正是全国人民对医护人员这段时间在“水深火热”中抗疫的境遇的关切,只有关心关爱医护人员才能赢得抗疫最终胜利。
其实,东莞在这方面早就不声不响地做在了前面。6月21日,市卫生健康局就向全市医疗机构发布了“特急通知”,明确提到,在低风险区域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在室外不必穿防护服,穿隔离衣即可。
7月12日,市卫生健康局再次发布“温馨提示”,“低风险常规筛查采样人员可穿隔离衣(非防护服),佩戴医用口罩及面屏采样,以防出现中暑。高中风险区及重点人员采样仍需穿着防护服。”
同时,“要关心关爱工作人员,及时提供消暑降温、遮阴等设施,提供足够饮用水,做好餐饮和休息等保障。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上岗、合理排班。做好现场出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
此外,“要安全高效,落实一米线、采样三米线等防控措施。要针对群众需要和人流,合理设置采样点、采样台和人员物资等安排。对老人、幼童、孕妇等特殊群体设立特殊(绿色)通道。”
前两天,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又特别强调:目前天气日渐炎热,户外太阳下,气温达40℃左右,路面温度已经超过50℃,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特别是户外执勤人员酷热难当,如防护过度,极容易发生热射病(中暑)风险,且防护严实反而因汗湿等原因导致口罩等防护效果下降。
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高、中、低风险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个人防护及健康管理指引(第三版)〉的通知》文件精神,低风险岗位人员(指在低风险区工作,不与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人员或者物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防护要求及个人防护注意事项如下:
一
防护要求
(一)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二)加强手卫生,触碰可疑污染物品后,立即进行手消毒。
(三)开展工作时避免大声说话,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部遮挡,不倚靠被污染的物品。
二
个人防护注意事项
(一)避免过度防护:户外普通工作人员,戴外科口罩,着普通工作服,规范行为;户外核酸采集人员,戴医用防护口罩,洗手衣加隔离衣,采集点在室内阴凉处。
(二)佩戴口罩后尽量不要再次触摸口罩,如果一定要触摸,应在触摸前和触摸后都进行手卫生。
(三)一般情况下口罩佩戴超过4小时需更换,如遇口罩潮湿、破损或被明显污染物污染也需及时更换。
(四)工作期间不要摘下口罩喝水或进食,若确需饮水或进食要先脱去防护物品,做好手卫生,再到安全区域喝水进食。
三
工作建议
(一)增加户外工作人员的防暑降温设施、设备。
(二)增设淋浴设施,换岗后进行淋浴,更换工作服后,离岗。
近期,东莞低风险区域常规核酸采样医护人员都不穿防护服了,而且,采样大多安排在上午8点30分到11点30分,下午4点到晚上10点,这样,无论是医护人员、志愿者,还是群众,都会舒服一些。
不过,即便穿着隔离衣,在这样的天气中进行核酸采样,对医护人员仍是严重“烤”验,身体的消耗非常大。为了尽快战胜疫情,医护人员和众多工作人员奉献巨大,值得所有人敬重。
文/广州日报记者 汪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