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凌晨2点在街头找到8名高危密接!揭秘东莞“12.13”疫情流调队的“战斗生活”

凌晨2点在街头找到8名高危密接!揭秘东莞“12.13”疫情流调队的“战斗生活”

转载 来源 :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2-01-02 15:38:10 5834
从西安回来后,首例感染者周某在大朗买菜、唱歌、烧烤。这一天,他在街头碰到了8个老乡,见面聊天好几分钟。周某确诊后,8人在凌晨2点被流调队员找到,判定为高危密接,其后

 

 

从西安回来后,首例感染者周某在大朗买菜、唱歌、烧烤。这一天,他在街头碰到了8个老乡,“见面聊天”好几分钟。周某确诊后,8人在凌晨2点被流调队员找到,判定为高危密接,其后2人被确诊。

 

截至目前,“东莞12.13”疫情共发生了26例病例。与“6.18”不同的是,此次疫情最多一天发生了6例病例,流调的工作量近10倍的增加。

 

 

在海量信息中剥离出蛛丝马迹。作为病毒“侦察兵”,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200多名流调队员日以继夜,奋战在最前线。疫情的前10天,他们接到疫情警报随时出动,凌晨3、4点出动是这次疫情工作中的常态。

 

 

200多名流调队员奔赴大朗

12月13日下午4时左右,警报拉响。

 

此时,东莞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四级主任科员杨盛与同事们刚参加完党支部组织的每月党日活动。接到立即赶赴大朗的命令后,他立即通知分队其他队员按照应急方案收拢人员,补充流调装备和防疫物资。

 

 

4时半出发。5时10分,市疾控中心6名队员到达大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傍晚6时许,市镇两级多支流调队陆续赶到,这个临时指挥办公场所人头攒动,每一个人都精神紧绷,各项流调、采样任务和保障工作快速有序展开。

 

对很多流调队员来说,这种应急事件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但是往往都是假阳性,有惊无险。但这次不一样:西安有确诊病例,2人的核酸检测结果CT值很低,这可能是一场比“6.18”疫情更复杂的历程。

 

“首发的两例个案,周某(病例1)和付某(病例2)在13日下午检出阳性时,感染来源未明。”“12.13”疫情流调指挥中心流调队大队长、东莞市疾控中心消毒杀虫所所长黄振宇介绍,东莞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从各镇街抽调100多名骨干火速支援;14日,省卫健委从其他地市抽调了139名流调人员增援。

 

 

响应快速。此时,2例个案从西安返回到发现已经超过了1个星期。2人的活动范围广、到过的重点场所多、接触人员多,溯源工作任务紧急且难度大。

 

13日下午,流调队迅速派出市疾控中心的精锐流调队员,形成突击小分队,对首发的2例个案开展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掌握了该2例个案可能传播的线索。根据这些线索,派出对应的小分队形成扇形的流调队列,确保每条线索都有队员一跟到底。

 

随着病例数的增加,队伍及时调整流调队形,分编成8个中队,组建3个专案组,每个中队负责若干个病例。根据病例所属的传播链组建专案组,确保每个病例都有相应的流调队一跟到底,又能形成合力对重点、难点进行攻坚。

 

 

最多的一天,大朗发生了6例病例。最高峰期,黄振宇负责的现场流调组队员接近200人。在疫情刚发生的前10天,流调队员几乎都是日夜连续工作,凌晨3、4点出动是常事。

 

凌晨2时在街头找到8名高危密接

工作刚开始,杨盛就遇到了麻烦。——根据周某口述,流调队员在活动时间范围内的视频“查无此人”!

 

 

流调工作,必须有确实的佐证,环环相扣,才能排除出每一个风险点。队员马上与指挥部再次核实。经过一番比对和信息查阅,10分钟后,队员们确认了周某轨迹,马上联合市有关部门封控流调,组织采样消杀。

 

面对100多名重点人员流调任务,为了快速流调,流调队员立即使用之前制作好的电子问卷耐心细致收集资料,并与现场群众进行防控政策宣传和心理辅导。

 

“查看视频时,我们发现确诊病例离开房间后,除了清洁人员,1小时后1名住在隔壁的小朋友也进入了房间约3分钟。”为此,杨盛与同事们决定现场全程观看完病例的每一秒监控视频,甄别密接。

 

14日凌晨2时,快速、准确、高效完成该重点场所的流调和采样任务,报告指挥部后,流调队又前往下一个任务点。

 

东莞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所四级主任科员黎虎去的是确诊病例2付某的所在地。经过4个小时,队员们明确了付某的轨迹,通过调阅监控视频,判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已经是14日的6点。

 

 

一名确诊病例的及时发现成为第一条流调线的突破口。

 

12月14日凌晨2时,流调队收到反馈,一名群众说自己和几个朋友曾经接触过某病例,正在某处大街上等待采样。现场流调总指挥派流调队立即前往处理。流调队到达后一问,现场有8人都说近期曾经与确诊病例周某曾“见面聊天”几分钟。

 

“当时,天气很冷,大家都很疲惫,群众情绪焦躁不稳定。我和队员一边流调一边安抚群众,马上进行采样。”经过2小时询问,队员们初步摸清了其关系,判断为高危密接,联系后方转运组紧急转运隔离。

 

这次突然的任务,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确诊病例关系网进一步掌握,并第一时间隔离了2例确诊病例。现场流调组立即召开小组长研究讨论,将前4个确诊病例的情况进行集中分析,确认了下一步流调的主攻方向,由此打开了以某确诊病例为中心的流调。

 

 

直到17日凌晨,流调队所有队员已连续工作72小时。但大家精神饱满、连续作战,没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知道,还有很多高危密接没有被发现,必须加快流调速度,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

 

“我不知道,我记不清了”

“此次流调,是我从事传染病防控现场调查工作以来,最吃力的一次。”东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四级主任科员陈志云说,流调人员的工作就是要全面收集情报(信息),经过整理分析,给政府做好参谋,提供科学建议。面对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的新冠病毒,他每次都不敢松懈,但这次尤其艰难。

 

与“6.18”最大的不同与困难是,此次疫情的流调对象不配合,信息获取非常艰难,确诊病例多,轨迹复杂,涉及人员众多。此外,初期的几个病例生活轨迹大部分在夜间,排查非常困难。

 

 

陈志云告诉记者,早期调查对象大都是无业人员,基本都是“昼伏夜行”的生活模式——白天睡觉,下午甚至晚上才开始活动,一直到凌晨4、5点。他们不愿意配合调查,大都回应“不记得”“哪里都没有去”或者说“这些人我都认识,就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对密切接触的人员,他们也不愿意提供信息,提供的信息不是外号就是微信名,收集来的线索也都不承认,给流调和密接排查造成极大的困难,每次流调都需要花上比平时多2倍甚至3倍时间。

 

12月14日中午12点左右,陈志云接到命令,需要到隔离点调查2例病例。不是胡扯海侃,就是沉默回应——在隔离房间门口,2队流调人员与病例面对面花了4个多小时,获取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而后期出现的病例,以企业员工为主,年龄大都将近60岁,记忆力衰退严重,线上支付记录缺少,有些平时只用现金支付,活动轨迹确实难以回忆。一些人外省口音很重,沟通不畅,也给现场流调工作造成困难。

 

传统的调查技术很难完成任务。在本次疫情调查中,市有关部门携手合作,给队员们提供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给流调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12月17日晚上9时,前方突然接到2管10合1阳性通报,杨盛率队与另一流调队伍分别被派往进行20人的重采和流调。凌晨,获得重采复核阳性信息后,他们迅速锁定了美景中路某公司,20多名队员立即出动分工协作,对公司实施全面流调。

 

在现场,2名病例没有智能机,其中一个听力有障碍,一个普通话不标准,对话很费力,流调效率低。杨盛和后台流调工作人员立即与工厂负责人沟通,建立了工厂中层管理微信群,邀请有关部门流调人员。事后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为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密接判定以及工厂疫情分析研判发挥了巨大信息支撑和宣传联络作用。

 

根据现场情况,流调队伍果断联合市有关部门对某公司进行了封控和流调,决定所有工厂人员共195人全部判定密接,并第一时间找到了厂外居住的员工,用微信、电话对员工做政策宣传,在起床出门前通知到每一个人,要求不能出门、做好防护、等待转运,同时联合市有关部门立即管控。在市统一部署下,第二天对所有某公司全部员工进行了紧急转运和隔离治疗。

 

 

接下来的3天,该公司专项流调中队成立了,队员们深入挖掘并梳理了10例确诊病例传播链,组织进行工厂车间空气气流流动情况调查、对工厂各区域视频甄别判定密接、复盘工厂密接有关人员轨迹、对工厂内活动的动物猫、狗采样等等。最后确定,所有的确诊病例都是在工厂车间、宿舍、饭堂等处与工厂第一例确诊病例有近距离交谈接触暴露传播的,而工厂第一例病例又与前期发生的确诊病例有时空伴随。

 

对突然发现的学生个案,机动攻坚队也立即展开针对该学生轨迹的流调。经过反复多轮次对各条线甄别和研判,完成了学校学生个案的溯源任务。

 

众多流调队员们都感慨,这一次,流调队真的像“福尔摩斯”!

 

烟火气回来了

流调队员,是病毒的“狙击手”。他们的任务和职责,就是与病毒赛跑、跑在前面,迅速将传播风险阻断。

 

 

12月21日22时30分左右,大朗某学校有学生初筛阳性。东莞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所副所长杜济民是流调4中队的队长,他马上组织人员携带各种应急物资在15分钟内出发,分乘4辆应急车前往该校进行应急处置。

 

了解学校概况和初筛阳性学生情况,理清处置要点,形成队员分工,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布置,杜济民确保及时、清晰、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漂亮地完成了一场硬仗。

 

“通过大家的一步步努力,看到疫情逐步得到平息,我们感到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都是值得的。”杜济民说,“12.13疫情发生以来,流调队员们每天工作到深夜是常态。虽然比较辛苦,流调也有一定的暴露风险,需要直面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所有人全部拧成一股绳,合力解决所有困难。

 

 

黄振宇说,在“6.18”事件之后,全市流调队伍及时总结经验,在队伍建设、现场工作方法、信息互通等方面形成了更科学的机制。因此,本次疫情的处置过程中虽然更忙,但忙而不乱,疫情的处置整体迅速、高效。

 

疫情期间,疾控与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前台混编现场处置、后台合署办公支撑现场的作战模式,流调人员调查病例的核心信息和活动场所,采样检测,分析、判定密接,联系转运,开展终末消毒等,其他有关部门掌握病例的活动轨迹,研判潜在密接,对重点场所进行管控等。

 

 

在所有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本次疫情的流调工作既能快速抓住重点、管控核心密切接触者,又能兜底防漏洞。多个部门不分昼夜的工作,快速追踪和管控密切接触者,迅速控制了风险,为本次疫情没有外溢立下了功劳。

 

一场闪电战,及时控制住了疫情。12月27日,省和其他地市的支援队撤回,东莞的队员留下来继续战斗。

 

这几天,流调队都在忙着对封控和管控场所进行评估。根据省专家指导意见和市指挥部的要求,他们对封控和管控场所的病例发病时间、密接、次密及场所重点人员管控情况、区域内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外环境检测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只要达到解封标准的,有一个评估一个,并每日向指挥部反馈评估意见。

 

 

让烟火气重新回到大朗。队员们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个场所能如期解封解控,尽快复工复产,人民恢复正常生活。

 

他们虽不像医务工作者那样引人注目

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但他们在疫情防控中

发挥着“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一起向疫情流调队的工作人员致敬!

 

文/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