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守护星城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

守护星城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

转载 来源 : 长沙疾控 2021-12-23 15:34:11 6955
元旦临近,节假日市场的肉禽蛋奶、生鲜蔬菜是否暗藏安全隐患? 他们深入农贸市场、商超、饭店采样,在实验室开展检测; 冬春季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有哪些变化? 他们对医
 
 

元旦临近,节假日市场的肉禽蛋奶、生鲜蔬菜是否暗藏安全隐患?他们深入农贸市场、商超、饭店采样,在实验室开展检测;冬春季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有哪些变化?他们对医疗机构发现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他们是坚守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一线的疾控人。

疾控人员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进行检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至今,长沙着力构建“县乡村一体化”食品安全工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包括以长沙市疾控中心为核心,9个区县(市)疾控中心为主体的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体系;以各级疾控中心为依托、覆盖全市所有综合性医疗机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体系,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

 一直以来,长沙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通过系统、持续地监测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及其变化情况,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食品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星城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

 

很多长沙人,喜欢从一碗热腾腾的米粉开启美好的一天。长沙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科的工作人员,在农贸市场购回一袋鲜湿米粉,不是为了当早餐,而是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样品。

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家、省级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长沙市的实际,长沙疾控部门在全年不同时段分别开展不同种类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如今年4月重点采集监测蔬菜及其制品的农药残留,7月重点采集监测蛋及蛋制品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残留,每季度开展一次生猪肉、生畜肉、熟肉制品的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为了保证样品信息的全面准确,采样点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市),所采样品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  

 

疾控人员(右一)在蛋糕店制作车间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样

 

省级监测主要针对已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开展,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数据,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预警信息。在完成国家和省级监测任务的基础上,长沙疾控还加大了地方特色食品监测力度,持续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和节假日食品监测。长沙的奶茶已经成为网红城市的一张名片,茶饮料被列为特色食品的重点监测对象;薯片、薯条是孩子们爱吃的小零食,它们被纳入学校周边食品的监测重点;粽子、皮蛋、月饼是传统节日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美食,还有各种网络渠道经营的食品,被纳入节假日食品重点监测范围。

长沙市疾控中心及时统计、分析、上报监测信息,定期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进行总结,报至市卫健委,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跟踪评价、风险预警和交流、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持。

为了更好地护航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长沙市疾控中心强化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与演练工作,全面提升基层疾控的食品安全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今年引进的高分辨轨道阱质谱系统等先进仪器,可对各种食品的农药残留、激素、兴奋剂、代谢产物等进行高分辨、高灵敏度、高质量精度的定型筛查和定量检测,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全市241家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

 

胡先生一家三口相继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到家门口的卫生院看病,卫生院医生看诊后,上报到“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同时通知辖区疾控中心。疾控工作人员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到胡先生一家发病前没有外出用餐,在家进食了自制的白灼虾、烤生蚝等,考虑副溶血性弧菌肠炎的可能性大,医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治疗。随后,患者的大便标本检测结果,证实了疾控工作人员的判断。“副溶血性弧菌喜欢潜伏于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中,如果烹调不当,海鲜没有煮熟煮透就吃,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肠炎。”疾控工作人员对胡先生进行了健康教育,提醒吃海鲜类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加工海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以免食物间交叉污染。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于2011年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启动。

2012年,国家正式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通过对上报的个案病例信息的主动监测、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的聚集性病例,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和防控能力。

目前,长沙市241家综合性医疗机构成为食源性疾病报告医院,和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一起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任务;其中4家医疗机构确定为哨点医院,和所在地疾控中心一起承担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任务,由医院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生物标本,疾控部门对标本开展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的检测,长沙市疾控中心还将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分离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子溯源。

随着疾控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积累日益丰富,疾控专业人员分析研究发现,野生蘑菇中毒是湖南食品安全风险首要致死因素。按照省级方案要求,长沙持续开展野生蘑菇中毒专项监测工作。通过信息定期汇总上报,疾控专家分析总结出湖南5种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类型,以及引发不同类型的主要菌种和中毒症状,为临床救治提供了科学支撑。

形成宣传合力让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跨部门协同,也需全社会共治。长沙市疾控中心集合医疗、高校、媒体等各方优势,广泛动员各区县(市)疾控部门形成宣传合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长沙市疾控中心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线上有奖答题活动,吸引了9万余人积极参与;开展食品检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让公众近距离了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从农田到餐桌”的采样检测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野菜中毒、霉变甘蔗中毒常发生在春季;夏季高温高湿,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毒蘑菇中毒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高发季节是6至9月;秋冬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针对监测结果和不同季节食源性疾病的特点,长沙市疾控中心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健康提醒。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长沙市疾控中心抓住关键风险点,坚持开展精准宣传。针对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致死因子野生毒蘑菇,每年多次向全社会发出警示。至今,野生蘑菇已成为市食安办重点防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部门也把野生蘑菇列入了食堂、餐馆、婚丧宴请等公共场所的禁用食材。疾控部门建立起了市、县、乡三级联动宣传网络,在重点时段、针对重点地区的高危人群持续开展精准宣传,提高市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全市蘑菇中毒事件连年下降,近两年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宁乡市预防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受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省食安办的肯定。

 

 
 

下一步,长沙疾控将继续以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为契机,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密切关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社会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供稿: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科 张恒

出品: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