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决定将2天前南非上报的新冠病毒新变异株B.1.1.529列为最高等级的“值得关注”(variants of concern)变异株,并将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为何如此可怕?
据目前的信息来看,专家认为,该变异毒株比现在的主流病毒Delta传播性更高,且很有可能令现在大部分疫苗效力降低。不过,目前针对该病毒的研究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尚缺乏更具体详尽的实验测试数据支撑。目前,全球范围内,南非、以色列、博茨瓦纳、比利时和中国香港均出现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感染者。
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

▲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对比图(图片来自罗马儿童医院)
图片显示,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加危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弗朗索瓦·巴卢分析称,Omicron变异株携带着一系列不寻常的突变,有可能是在某个免疫力低下病例的慢性感染期间发生的变异,也有可能来自某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继26日比利时报告欧洲首例“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病例后,27日,英国、德国、意大利又相继确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病例,荷兰、捷克也报告发现相关疑似病例。
当地时间11月27日,经实验室测序,意大利确认了该国第一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意大利《晚邮报》报道说,该患者居住在意南部坎帕尼亚大区,自莫桑比克旅行归来,此前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并被隔离,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当地时间11月26日,意大利卫生部已决定禁止过去14天在南非、津巴布韦等8个非洲国家逗留过的人员入境。
当地时间11月27日,德国巴伐利亚州宣布已确认2例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巴伐利亚州卫生部长霍莱切克表示,这2名患者于11月24日从南非乘机返回德国慕尼黑,当时南非还未被德国归类为“病毒变异地区”。2人均通过慕尼黑机场入境,在核酸检测呈阳性之后,2人处于隔离状态。当世卫组织宣布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后,2人主动提出进行病毒测序,现已确认2人感染的病毒为奥密克戎毒株。
巴伐利亚州卫生部要求11月24日同机返回德国的旅客迅速向当地卫生部门上报,所有在过去14天内从南非入境的人都应立即减少与他人接触,立即联系卫生部门,进行核酸检测并提供详细的旅行史。
此外,因为南非已被德国疾控机构归类为“病毒变异地区”,所有从南非入境德国的人都必须接受14天的强制隔离,无论他们是否已接种疫苗。巴伐利亚州卫生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新的变异株在德国传播。”
据悉,24日从南非抵达慕尼黑的班机上共有约300名乘客,50人正在巴伐利亚州接受隔离,2例核酸检测呈阳性。
此前德国黑森州也曾宣布,1名11月21日从法兰克福机场入境德国的确诊病例“高度疑似”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对该病例的病毒测序结果预计将于29日公布。
当地时间11月27日,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说,英国发现两例感染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病例。
贾维德表示,这两个病例分别在切姆斯福德和诺丁汉,且相互有关联。目前,这两名患者正与家人一起自我隔离。发现病例的地区将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毒检测。
针对最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记者从新冠疫苗生产企业科兴公司了解到,科兴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相关信息高度关注,已启动通过全球合作伙伴网络积极收集并获取新变异株相关信息及样本,将尽快开展评估和研究以了解Omicron株对现有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影响及研制变异株疫苗的必要性。
科兴表示,该公司具备成熟的疫苗生产工艺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此前已开展了针对Gamma株和Delta株新冠灭活疫苗研制工作。如有需要,公司可快速推进新疫苗的研制和大规模生产工作,并有能力保障疫苗需求。
11月27日,钟南山院士在“关注室内环境·构建全民防疫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峰论坛上演讲时表示,接种疫苗肯定是非常有效的。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群已占全国人口的76.8%,为达到今年年底超过80%的目标、实现群体免疫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钟南山 新华社资料图
对于近期在南非检测出的新变种病毒(B.1.1.529变异株),钟南山表示,目前对该变种病毒还没有太多了解,但这种病毒携带大量突变,对防疫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挑战。
全球疫情一图读懂:
欧洲多国出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来源:澎湃新闻,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