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冷吗?虚吗?进来补补→

冷吗?虚吗?进来补补→

转载 来源 : 健康佛山 2021-11-23 15:13:46 7454
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秋天 它就过去了 从一夜入秋到一夜入冬 断崖式降温 让人措手不及 冷冷冷,怕冷星人怎么办? 今天给大家带来实用的养生御寒秘籍 进补因人而异 佛山市中医院针

 

 

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秋天
它就过去了
从“一夜入秋”到“一夜入冬”
断崖式降温
让人措手不及
 

冷冷冷,怕冷星人怎么办?

今天给大家带来实用的养生御寒秘籍

 

进补因人而异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指出,天气寒冷食补应以补阳为主,但进补也要因人而异。他表示,像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阴虚之人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

 

 

但如果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阳虚之人,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山药、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三大部位要保暖

 

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钟伟泉表示,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在寒冷的刺激下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而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引发心脏病的发作,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

 

此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头部、胸腹部以及脚部的保暖都是不容忽视的。

 

钟伟泉建议,市民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但大家千万不要厚衣重裘,烘烤腹背,导致暴暖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生病。

 

三款养生食疗推荐

 

一 / 淮山芡实排骨汤 

食材:淮山、芡实各50~100g、排骨200g。

 

 

做法:将淮山洗净切块,芡实洗净,排骨洗净切小块儿待用;汤煲中加入500ml清水,放入淮山、芡实、排骨用武火煮开,再调至文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此汤较为平和,一般人群均适合,尤其适合气虚脾虚、便溏、面色萎黄之人。 

 

二 / 莲子薏仁桂圆羹

材料: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仁米50克、桂圆肉10克、蜂蜜适量。

 

 

制作:先将莲子、芡实、薏仁米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将桂圆肉一同放入锅内,用文火煮至烂熟加蜂蜜调味食用。

 

功效:桂圆肉大补元气,莲子补脾养胃,薏仁米、芡实为健脾利水之品。此羹经常食用有助开胃。对于胃寒的患者,可适当饮用热姜汤或胡椒煲猪肚以温胃。

 

三 /冬虫草炖排骨

材料:冬虫夏草5条,排骨(前排)80克,中谷柱1粒,姜3片。(1人量)

 

 

制作:材料洗净加矿泉水600毫升隔水炖3小时

 

功效:补肺益肾。寒冷的冬天,也是进补的好时机,有“仙草”美称的冬虫草是市民较常听闻的好补品。冬虫草食法有很多,但要将其营养成分发挥到极致,最好莫过于炖汤。

 

此外,面对冷冷冷冷冷

身体哪些部位要重点保暖?

↓ ↓ ↓

 

 

秋冬天气容易引起

鼻燥、唇干、咽痛等症状

各位小伙伴如果出现

眼干难受、口干舌燥等症状

要注意补水

少吃燥热、油炸、肥腻食物

 

 

预计未来一周天气晴朗干燥

昼夜温差大,早晚体感较冷

大家注意适时添衣保暖

 

佛卫宣全媒体团队

来源:佛中医

编辑:黎嘉雯

审校:高为慧、叶志冰、蔡侨虹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