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资讯网_健康160旗下医疗信息门户网站_中国人的在线健康服务平台移动版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女子被大货车碾压,医院创造救治奇迹!

 

 

一位被大货车撞倒后发生拖拽、碾压的伤者,被紧急送往了医院……

 

如何救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名专家向“医学界”还原了治疗过程。

 

撰文 | 郭雪梅

 

 

 

这是一位被货车撞倒后又遭其碾压的严重创伤患者。
 
当她被送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一院”)后,烧伤·伤口中心主任林才坦言,自己遇到了从业以来“创伤极为罕见且伤情复杂”的病人。
 
眼前这名女性,伤情惨不忍睹:左髂股动静脉断裂,脐部至大腿根部皮肤尽毁,会阴部皮肤甚至整块撕脱并移位至左侧腹壁此外,她还存在骨盆骨折肠管破裂
 
“面对创伤如此复杂的患者,给我们提供抢救机会的情况其实并不多。”林才告诉“医学界”,即便救治难度极大,但团队不肯放弃任何一丝机会,最终10个专科团队历经15次手术,成功完成治疗。
 
出院时,患者与温医大附一院医生团队合影/本文图片皆来源于温医大附一院
 
术前面临多个难点
 
林才记得,今年4月的一天,约晚上10点左右,他在家接到了医院急救会诊的电话
 
患者是一名50多岁女性,被货车撞到后又发生拖拽、碾压,经周边医院急救后转至温医大附一院。
 
当时,患者情况不乐观。林才介绍,患者被送达急诊时,出血量极大,已陷入深度休克,伤势极为危重大腿几乎毁形,其腹壁、会阴及左大腿皮肤遭受大面积撕脱,整体向侧腹壁移位同时她还存在多处致命性血管损伤
 
这是一例广泛毁损性极危重复合创伤患者,涉及血管、神经、骨盆及胸腹腔等多部位损伤急诊团队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级别创伤应急响应,麻醉科、介入科、血管外科、创伤外科、烧伤·伤口中心等多专科团队同步急诊抢救室会诊。
 
当日凌晨12点左右,医院团队开始为患者施行手术。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倪海真告诉“医学界”,手术前,团队面临两大棘手问题。一是患者因货车碾压,失血极为严重,全身脏器损伤显著,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心率快、血压极低。
 
倪海真介绍,这类车祸患者,在大量失血后一旦进入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全身凝血功能出现紊乱,进一步加重出血,若不及时纠正,最终可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患者左髂外动脉及股动脉损伤造影
 
在这种情况下,麻醉科张文佑医师顶着压率先建立生命通道,完成动静脉穿刺和气管插管,精密调控呼吸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管理输血输液,为后续所有操作筑牢基础。
 
另一关键问题是,患者下腹部及盆腔血供,尤其左侧髂外动静脉、股动脉完全断裂,下肢血流中断,左下肢濒临坏死。此外,患者身上还有多个出血点,包括盆腔血管的活动性渗血虽经快速补液、输血及升压药维持,循环仍难稳住。
 
手术环节,介入科主治医师黄勇首先尝试建立通道进行介入治疗。通常,介入科会对患者股动脉进行穿刺,以便进行栓塞止血。
 
然而,由于患者皮肤缺失且处于休克状态,脉搏难以触及,穿刺操作变得极其困难。凭借多年丰富经验,介入科医生反复比对骨性标志和微弱血流信号,最终锁定并成功刺入动脉穿刺点。
 
随后,通过细致的造影检查,黄士勇发现患者盆腔内髂内血管分支大量出血,造影剂外渗明显,于是迅速施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第一时间控制致命的盆腔大出血,为后续手术赢得宝贵时间。
 
保腿,也保命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倪海开放手术环节的第一棒。
 
“简直是触目惊心!”如今回忆起这位患者,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患者会阴部皮肤组织完全位移至侧腹壁,且会阴部及大腿根部皮肤完全缺损,皮下组织经碾挫伤后难以辨别器官组织位置
 
血管损伤最为致命。倪海真介绍,患者车祸后,当地医院急救时用粗线扎住了断裂的髂外静脉和动脉两端,实现了临时救命。然而,这也给他们后续处理带来了困难。
 
与刀割伤等锐性损伤不同,该患者的血管断端挫伤严重,已无法直接缝合修复。为保住患者肢体,他们必须进行血管重建,使用人工血管替代损毁血管。
 
手术中,倪海真将动脉两端修剪掉受损部分,向上解剖至髂外动脉起始段,向下至股浅动脉起始段,然后将人工血管连接起来,恢复下肢血液供应。
 
在缝合之前,还预置了左髂动脉阻断球囊以便应对突发出血。幸运的是,该预备措施未派上用场。完成缝合后,他们立即进行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血管非常通畅,患者的下肢血供恢复,成功保肢
 
血管重建手术前后对比(右图框内为人工血管)
 
然而,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
 
倪海真指出,人工血管异于自体血管,存在不耐感染的风险。目前移植的这根人工血管正位于毁损的组织中,感染的几率较高。如果人工血管因感染而不得不移除,保证患者下肢的血液供应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此,他们采取了两个关键措施。首先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将人工血管周围的组织进行游离,并将其包埋,利用邻近残存的肌肉和筋膜组织对人工血管进行覆盖缝合,使其不暴露在外,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
 
其次,他们与烧伤·伤口中心林才主任团队合作使用人工皮敷料(含人工真皮和生物敷料)覆盖在人工血管上,为其提供双层保护。“这两步就像锁上了大门和院子,把细菌可能入侵的外部通道彻底切断,尽管是暂时的”,倪海真形容道。
 
幸运的是,通过精心的手术设计和术后护理,患者的人工血管并未受到感染,且预计将长期使用以确保下肢的血液供应得以维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时,手术该交给下一棒了。但为了确保没有遗漏任何潜在的致命损伤,手术团队决定进一步剖腹探查
 
正是这关键的步骤,让他们揪出两处未被发现的小肠破裂,一处是透壁损伤,另一处是挫伤,随后创伤外科将受损肠段切除吻合。
 
倪海真解释,这是多年手术经验换来的习惯。“就算是CT有时也无法检测到如此细微的损伤。多花几分钟进行探查,有可能换来的是一条命。”
 
3个月,13次清创修复手术
 
由于患者从脐部到大腿中部的皮肤软组织都严重缺损,作为手术的最后一棒,林才主任团队面临的问题也颇为棘手。
 
“我们需要反复清创,逐步修复皮肤,既要尽可能保留患者的正常组织,又要防止感染和血管破裂。”林才介绍,他们使用人工皮肤敷料进行保护血管,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受损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引促进创面愈合的先进医疗技术,温医大附一院烧伤·伤口中心是国内最早在烧伤领域应用该技术的科室之一,经验十分丰富。
 
但面对如此严重的患者,林才坦言,内心还是有些紧张。“这是因为负压引流有一定力度的吸引力,如果把控不当导致血管破裂,体内血液可能短时间会被持续大量吸出,这是非常危险的。”
 
为此,他们使用多种人工皮敷料来覆盖保护血管,防止裂,并密切监测引流液。如果发现引流液中有出血迹象,他们会立即采取施,迅速将患者送往手术室进行紧急处理。
 
林才主任团队将工皮敷料覆盖患者创面
 
在手术接近尾声时,林才注意到患者左小腿出现了进行性肿胀、张力增高以及远端循环恶化等静脉回流障碍的危象。凭借多年的经验,林才立刻意识到,这是左下肢血流恢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骨筋膜室综合征”。
 
于是,他立刻为患者进行左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当即解除压迫,改善静脉回流和远端血运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患者左下肢一直保持切开引流状态,直到侧支循环血管回流通路重新建立,才闭合创面
 
当晚的手术只是紧急救治。林才告诉“医学界”,在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的3个月时间里,骨科团队为患者实施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烧伤·伤口中心团队则先后进行了13次清创修复手术
 
“这13次手术的目的是对大面积毁损创面的渐进式清创,特别是对移植人工血管周围变性组织保护性清创,结合人工皮敷料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逐步诱导促进新组织(如肉芽组织)的生长。
 
林才介绍,由于患者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失,血管裸露在外,即使有人工皮敷料覆盖,但如果没有自己的皮肤移植修复,伤口仍然存在感染风险
 
为此,他们在术中反复细致清创,并根据受损创面的局部恢复情况分别进行蒂皮瓣转移、筋膜瓣移植、大张自体皮移植术等通过种方式逐步修复患者的伤口,最终实现伤口的完全覆盖和愈合。
 
患者创面修复后的左下肢
 
从手术后到完全确定没有任何风险,大约经过3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非常艰难。直到我们确定血管上方皮肤完全闭合肉芽组织再生使得患者自己的皮肤移植能够成功覆盖所有受损创面,我们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林才说。
 
“医学界”了解到,该患者目前已经顺利出院,并在医院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状态良好。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浙江省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救治严重复合伤患者,医院近年先后配置了杂交手术室等先进设备,并建立合作紧密的多学科团队。
 
除前述6个手术团队外,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临床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创面护理团队等科室在此次救治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从循环支持、营养补给、功能训练到创面护理的全程保障。
 
林才强调,此类车祸患者伤情复杂,涉及多系统损伤,绝非单一专科能够独立应对,必须依靠综合治疗方案
 
而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正是成功救治此类患者的坚实基石,让医生在面对复杂伤情时,能够迅速、精准地做出判断,为患者赢得生的希望。
 

 

来源:医学界

运营:王奥雅

责编:汪   航


(责任编辑:hesj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