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资讯网_健康160旗下医疗信息门户网站_中国人的在线健康服务平台移动版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医学报考生必知:中国医生挣钱难的5大原因

 

 
给医生收入带来了新希望……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顾龙飞
 

2025年高考成绩一公布,有人欢喜有人愁!

 

眼下正值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在临床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医生,我想和那些有志学医的年轻人掏心窝地说一些心里话。

 

接下来我要聊的话题可能会略显俗气,但这是每一个医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考虑与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医生的真实收入

 

在外人看来,医生或许是属于精英阶层、收入颇丰的那一类,但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或许只有医生自己清楚。

 

最近,我和一位从业多年的口腔科医生聊天时,对方大倒苦水,直言属于口腔科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集采风最终还是吹到了口腔领域。那么,为什么中国医生普遍挣钱都这么难?三明医改全面铺开后,医生能有何期待?今天,我们就敞开聊一聊。

 

 

医生真实现状:用数据说话

 

在中国,医生这个职业承载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这样的表述并没有问题,但有一大批人将医生过度神化为了“白衣天使”,这实则会掩盖中国医疗行业的真实困境。

 

医生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其实,医生只是一个掌握专业技能的普通人,他们穿着白大衣在手术台前站8个小时后会双腿浮肿,在夜班后强打精神接诊时也会烦躁,面对患者的疑难杂症同样会焦虑失眠。

 

如果将他们架上“神坛”,既忽视了他们作为劳动者应得的合理待遇,也会模糊医疗体系中亟待解决的深层矛盾。

 

当然,医生同样需要养家糊口,也有日常开销,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项都离不开经济支出,这些都无法回避。接下来,我用一组数据直观地说明下中国医生的收入情况。

 

根据2024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超过6成的医生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情况不满意一线城市三级医院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薪资较高,可达到平均24.6万元/年,比其他职称医生高出近10万元;但北上广深城市医生的年均临床收入普遍不足15万元,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年薪更少了,基本上在10万元以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再来看一组国外医生的薪酬数据。

 

4月11日,美国权威医学媒体Medscape发布了《2025医生薪酬报告》,结果显示:2024年全美医生平均年薪达到了37.6万美元,而据美国劳工局2023年统计,美国人民的平均工资为6228美元/月,即平均年薪为74736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医生的平均年薪是社会平均工资的5倍

 

同样是2023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不管如何计算,中国医生的薪资都达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5倍。所以,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我国医生的薪酬水平与目前所谓的中产阶级还相差甚远

 

 

医生挣钱难的5大原因

 

为什么中国医生挣钱这么难?我愿将其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1.医疗服务定价标准落后。

 

目前,中国很多医疗服务定价标准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与现代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其中药品、耗材等费用在医疗消费金额中占比较大,虽然近几年实行集采之后有所下降,但与之相比,医生的技术劳动价值占比还是较小,从而导致医生的工资收入如果全靠目前医疗服务定价的话,仍是与其付出不成正比。

 

2.公立医院创收压力大。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体系的主体,但国家对其平均投入或仅占医院总收入的一成,剩余九成则需要医院自行通过医疗服务收费来赚取。以“宇宙最大医院”为例,根据郑大一附院公布的2021年决算数据,其财政拨款收入为9.8亿元,而当年医院收入合计为218.78亿元,即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4.48%。再加上部分医院粗犷式的管理,将创收压力转嫁给了医生,将医生收入与医院经营状况相挂钩,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过度医疗的问题,比如有些医生为了增加收入,会给患者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医生培养周期长、成本高。

 

中国医生的培养周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科5年,规培3年只是入门,硕士、博士深造都很常见,这就使得很多医生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已经年届30岁了。并且学医经济投入大,教材、培训等费用都很高昂,而毕业后获得的收入,与所付出的时间与金钱成本相比,实在显得格外单薄。就像一个博士毕业的医生,读了这么多年书,花了这么多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可能收入还不如一些工作几年的本科生。

 

4.医生工作强度大、风险高。

 

医生工作强度极大,门诊、病房、夜班等工作连轴转,手术室的医生还需长时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状态,同时医疗工作的风险也很高,诊断、治疗决策都很关键复杂,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生就会面临法律诉讼、声誉受损和经济赔偿等风险,有时候,以医生现有的收入水平,根本难以充分补偿这些风险。就像去年关于“取消医生夜班费”的新闻一出,马上就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圈内的广泛讨论,大家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5.基层医生发展空间有限。

 

基层医生待遇过低,职业发展空间也很有限,与城市大医院医生的收入差距很大,在部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相对完善的国家中,一名全科医生的收入其实是不低于专科医生的。再加上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医学生毕业后,他们大多倾向于进入大医院,这就导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人才短缺。而金字塔尖永远都只属于那一小部分人群,所以位于塔基的很多基层医生,薪资待遇依然不高。

 

 

三明医改:给医生收入带来了新希望

 

那么,“三明医改”和医生收入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里,我有必要提到一个成语,那就是“腾笼换鸟”,那腾的是什么笼,换的是什么鸟呢?腾的“笼”是指医疗总费用,要进行总量控制,而所谓的“鸟”,就是要砍去原本不合理的大检查、大处方,将这部分的费用空间还给医疗服务。所以,医改的目的就是要回归医生用技术看病,提升医生的技术价值,提高医生的技术收费。

 

以前医院和各大药企厂商是合作关系,因为没有DRG/DIP,而现如今,看病有了打包付费,一种疾病的总费用就这么多,付给药企厂商的部分多了,自然剩余支付医生医疗服务的费用就少了。所以,从另一种理解角度看,医院和药企厂商就变为了“竞争”关系。

 

而我们经常听到三明医改中主任医师的年薪定为30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定为这个数字。这是因为三明医改中主任医师的年薪与社会平均工资密切相关,在2021年设计该年薪制时,当地社会岗位平均工资是6万元,主任医师基本年薪按照当地社会岗位工资的5倍来确定,即为30万元。

 

再反观发达国家医生作为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也就不难理解。这样的设定参考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既保证了主任医师的收入能体现其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又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避免收入差距过大或过小,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同时也让薪酬制度具有可持续性。

 

最后,我想对那些刚步入职场的年轻医生或想进入医疗领域的考生说几点实用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年轻医生在选择专业或职业发展方向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市场需求。比如,如果对基层医疗感兴趣,可以考虑全科医学方向,虽然目前基层待遇可能不如大医院,但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第二,在漫长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课程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比如学习一些先进的手术技术或诊疗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理性看待收入,不要因为刚开始收入低而灰心丧气,要看到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收入也会逐渐增加,同时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避免过度消费。

 

近年来,国家有关机构已经在逐步提高医疗服务定价,合理的医疗服务提价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使医生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医疗行业,还能稳定现有医务人员队伍,提高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但是,我们自身也需不断学习、追求进步,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己任,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真正凭本事吃饭。

 

责编|Zelda Atai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hesj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