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病床上的他们,今天为啥齐刷刷地说“我骄傲”?
时间:2021-02-27 15:24 来源:健康160 作者:zhanghh 点击:次
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一个瞬间,让你深感骄傲?
也许,是一次努力拼搏后的成功,一次善意付出后的回报,一次来自最爱的人的肯定……
也许,你回想了一下,好像没有过“别人家孩子”的那些闪光时刻,平平凡凡,淡定前行。
那么,你有没有过下面这些伙伴的经历?
视频:https://v.qq.com/x/page/v3229ybn5vu.html
视频里,那位坚持不放弃的妈妈,女儿患有庞贝病,那位长大想当医生的轮椅少年,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罕见病患者。国内约有两千多万罕见病病友,在今年这一天,第14个国际罕见病日,他们想告诉大家——
因为罕见,所以骄傲。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一段段人生的写照。而且,离我们并不遥远。听了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每一个生命,都是“罕见的骄傲”。
![]() 她为坐上轮椅后的生活而骄傲 ![]()
丁原是位轮椅上的“斜杠青年”,喜欢插花、摄影、徒步、马拉松……没错,摇着她亲爱的小四轮,这位唐山妹子可是能一天摇40公里呢!尽管那一天走完后,都快拿不起碗了,两只胳膊“特别酸爽”,她还是喜欢东奔西走的感觉。
因为疾病和骨折,丁原很小就走路困难,外出必须骑着一辆小小的自行车。考虑到不够安全,爸爸妈妈不得不时刻跟在她前后,也不能去离家太远的地方,商场、电影院这样的地方更是不用想。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7岁,医生说,还是坐轮椅比较好。
不知为什么,第一次坐上轮椅时,丁原忽然哭了,也许是代步工具的改变,让年少的她意识到生活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性。很快她发现,轮椅带给她的不是障碍,反而是真正的自由。
此前她的生活波澜不惊,既不知道、也无力探索自己想要什么。掌握了行动的自由,大千世界才真正对她敞开了大门。她去特校学过设计,到北京参加了罕见病小伙伴的赋能协力营,去香港旅游,去挤演唱会,摇着轮椅参加在唐山的马拉松、在海南的罕见病倡导徒步,设计自己的花艺品牌,学习摄影……
如今,你可能会在许多残障公益活动的场合,见到脖子上挂着单反的丁原,她的身份,是摄影志愿者。同为一名罕见病、残障人士,她希望用自己的镜头,去记录罕见生命如她一般破茧成蝶的成长。
(丁原作品)
面对“罕见的骄傲”这个话题,也就不难猜到,丁原说,“我的骄傲瞬间,是坐上轮椅后,自己可以摇着轮椅往东、往南、往西、往北时的自由。”
![]() 面对病痛,每一天的坚持都值得骄傲 ![]()
罕见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的罕见病会让人坐上轮椅,比如丁原;有的罕见病更为严重,乃至会威胁生命,比如开头视频里那位戴呼吸机的孩子,她叫璐璐,患有庞贝病。
庞贝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发生率约为1/40000~1/30000,患者因为体内缺乏一种酶,造成糖原不能正常代谢,导致严重的神经肌肉病变。庞贝病分为婴儿型和晚发型,婴儿型往往更严重,表现为全身性肌肉无力、进食困难、呼吸困难等,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璐璐于2017年出生在济南市济阳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此前家人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常,活泼可爱的璐璐喜欢穿着花裙子转圈、跟着音乐手舞足蹈,渐渐地,她走路蹒跚、蹲下去站不起来、嗓子痰多。2020年7月,一次对璐璐的全面检查后,“庞贝病”这个闻所未闻的字眼,给了这个四口之家一个晴天霹雳。
2020年10月,一场感冒让璐璐直接住进了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最后做了气切,在PICU住了77天后,父母把璐璐接回了家,并按照医生的叮嘱买了呼吸机、吸痰机,妈妈足不出屋,在房间除了照料璐璐就是不停消毒,生生在家里打造了一间小小的ICU。
因为璐璐肌肉力量不足,消化功能差,医生叮嘱要少食多餐。妈妈每隔3个小时喂一次饭,每隔一会儿吸痰一次,给璐璐按摩身体、抓痒,每天经常到两三点才能睡。回家2个月来,她几乎没出过门。
这对父母,从未想过放弃,而是在努力筹款,给璐璐用过四次特效药,虽然剂量减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手有力量拿玩具了,腿有力气自己蜷起来了,吞咽功能也有好转……医生说,如果坚持足量用药,璐璐有望脱离呼吸机,能坐起来,能吃东西。
再难的罕见病,依然坚持着,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最好的未来,是这对夫妻此时此刻深深的骄傲。
去年年末,病痛挑战基金会“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项目组,在收到璐璐一家的申请后,着手了解了她的情况,经过一系列报销流程,根据项目规定,即将为璐璐提供5万元的支持。璐璐爸爸说,因为你们,我们又有了希望和信心。
病痛挑战基金会是一家由罕见病病友发起、专注支持罕见病群体的公益基金会,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上线三年来,截至今年2月,为近4000名病友提供医疗信息咨询,资金援助病友901人次,援助善款超过1200万元。
让项目组成员最为骄傲的是,善款90%以上来自于公众捐款,来自600万人次不曾谋面的捐赠人,几块钱、几十块,汇聚起这份为近千个罕见病家庭带来改变的浓浓爱意。扫描下方小程序,你也可以成为这其中的一员,助力更多像璐璐一样的家庭,让他们的坚持,不再孤单。
![]() 和我们一起,传递“罕见的骄傲”! ![]()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是第十四个国际罕见病日,国际口号是“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 ”中国的活动主题为“罕见的骄傲”,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40余家罕见病组织、健康160等伙伴,倡议广大罕见病病友讲述自己的“骄傲瞬间”,告诉大家,与病痛相伴,一样可以昂首前行。
一位患有视神经脊髓炎、双眼接近失明的姑娘说,重新拿起心爱的毛笔,几乎趴在宣纸上苦练书法,终于有了满意的作品成功义卖,那一刻,我很骄傲。
一位患有肯尼迪症、全身将缓慢“渐冻”的大哥说,在我身体尚可的时候,一个人、一台车重回西藏,来到向往已久的珠峰大本营,那一刻,我很骄傲。
一位患有白塞病、也是病友组织志愿者的小伙说,一位位无助的病友向我倾诉,在我的开导下走出迷茫,真诚地向我道谢,那一刻,我很骄傲。
一位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的病友说,虽然我有一个玻璃的身体,但我还有一颗钢铁的心,我爱音乐,爱旅游,爱生活,拥抱美好的每一刻,都是我的“骄傲瞬间”。
许多病友说,我最骄傲的是,身边被父母、朋友温暖的爱意包围着;许多病友家长说,可爱的孩子,你就是我最大的骄傲。
是的,骄傲二字,离你我从不遥远。罕见病的存在,也许是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都独一无二。每一个人,都是罕见的,又是平凡的,在爱与被爱中,骄傲前行。
阅读原文可点击下方海报 注:《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释义》,张抒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责任编辑:zhanghh) |